纵28.3厘米,横775厘米的《自叙帖》是盛唐伟大高僧——怀素为我们留下的旷世精品之一,历代书家及文人墨客对他无不顶礼膜拜,跨国颂扬……《自叙帖》通篇体势放纵,轻重缓急、富于变化,凸显怀素的狂草风貌。历代文人对其研究和品评的文章可谓洋洋大观、烟海浩渺,然而对《自叙帖》中韵含着的独特的音乐语言和线条美学人们却论之甚少!
下面我们从两方面来解析怀素的艺术贡献:
一、音乐性——一首命运交响曲
怀素《自叙帖》局部一
明张怀懽云:“书是无声知音”,“独闻其声、独见其名”。怀素的狂草《自叙帖》气韵高古,力量充沛,感情奔放,纵横飞舞,迅疾而下,犹如一曲生命的咏叹调,尽情宣泄内心深处蕴发出来的炽热情感,在绢素上谱写一首风格迥异的命运狂想曲,把生命的完美本性揭示出来!如果说奥地利的贝多芬是十七世纪伟大的音乐家的话,那么早他一千年的怀素却是用我们中国的书法艺术语言来表现情感节律狂想曲的最伟大的奠基者……
怀素生于禅风盛行的盛唐初期,,禅中的哲学思想及其禅空的修行方式随着佛教势力的昌盛而广为传播,理想主义思潮在大唐广为蔓延。怀素酷爱书法,他孤傲不羁,我行我素,不惜违背父母之愿,十多岁即削发僧们,后又难忍佛门的约束,云游四方,谒见八方名公,探穷草书之三昧,他执着追求、苦练不辍以其“笔成冢,墨成池,万杆蕉叶当作纸”,终其修成正果。
与唐代其他官高位显的书家不同,怀素没有济世治国的豪言壮语,他只是一介布衣的穷僧人,唯能点燃他胸中激情之火的是对书法艺术不懈追求,把追求书法完美当成人生完美是他少年时立下的宏愿铁志。他的狂草《自叙帖》可以说是他一生命运的写照,那抑扬顿挫,千变万化的六百九十八字,皆从肺腑流出,诉说着他一生的悲喜忧乐……
怀素《自叙帖》局部二
像交响曲的章节一样,我们把《自叙帖》分为四段章节:(一)是怀素自序,(二)是刻苦求学,(三)名流点评,(四)是赫然立名,像交响乐的起章一样,《自叙帖》开篇,怀素的心境在平静中带着某种激情,“怀素家长沙”如行云流水,像变奏曲顿挫有节,用笔速度由慢到快,章法布局由整齐到恣肆,诉说着怀素对生活的体验以及内心的深层思考,字的行距与株距以及笔路的层次没有太大变化,用笔严谨,结字平整,带着某种柔情,犹如春天的旋律。当写道“谒见当代名公”……怀素的内心开始澎湃起来,一直到“颜刑部书家者流”……用笔的曲线与直线对比强烈,大小有别、高低错落,犹如音符由低到高的起伏变化;第二段:书者表达的思想情绪对笔法的调度是密不可分的,我们看“伯张正言曾为歌诗”,怀素回想起那么多书家名流曾对自己书法艺术的成就的赞誉和推举,这是他最值得骄傲幸福的事,于是乎,心手相应,笔法像跳动的音符一样。我们再看“英气概通”四字,颇似器乐合奏中的鼓点,而“不羁引以游处”开始在起伏变化中加快节奏,好像是在与全章节的高潮对接,笔路也开始跨度抽象起来,如“卷轴夫草”、“姿性颠逸”、“超伦古今”等;第三段:从“以妙文迨乎伯英”开始,行笔如疾风暴雨,激荡奔流,一直到中段“戴公”像交响曲的高潮,字字若舞,满纸烟云,是乐器的击打奏鸣。我们再看“戴”字的用笔,怀素在醉意狂态中用渴笔揉入郁勃之气,燥润荣苍,虚构实连,似醉非醉样运出无限精彩,而未乱其法度的“美好乐章”,“奇诡形怪状翻合宜”又像狂放的花朵熏熏撼人,而“粉壁长廊”又如江河直泄的高音大唱;第四段:“驰毫飓墨烈奔驷,满座师生看不及”,把“乐章”推向了最巅峰,线条的方向纵横颠逸,字形简化变异,极不好认,如“远鹤”、“孤云”、“狂来轻世”等,尤其是“来”字与其他字的对比极为强烈,赫然突出,如擎天一柱,而“激切理识”则奏响了“全曲”的最强音,“悬奥故非虚”字形逐渐变大,狂素似乎忘乎所以,进入有法而无法的境界,像音乐的音场在增大,音响在增强,又像萨克斯吹出的豪迈凯旋进行曲。末尾的“荡”、“敢徒增”字形硕大,似乎一切传统的结构与构成统统不复存在,书者似乎已进入得意忘形、“狂来轻世界”的忘我状态,他的意识在奔跃,感情在流泻,以排山倒海之势表现他历尽艰辛取得成功的无比欢乐与喜悦的心情,大潮过后复归平静,像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最后章节一样,把十月十日二十有八的“日”字如高山坠石,“顿则山安”,用笔小中见大,像一尊巨石,有一种不可抑制的力量,把“音乐”直接导入那光辉灿烂的终曲。
怀素《自叙帖》局部三
二、怀素书法的线条美学
怀素一生没有十分悲怆的经历,没有大起大落的命运挑战,他遁入禅门,受佛门影响,精心修炼、执着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无望无年,心无挂碍,他只有一种信念。追悟“天惊地怪见落笔”的狂草理想,我们可以说,怀素的一生是纯艺术性的。
书法的美学,尤其是草书,最讲究用笔的线条美感。草书是书家在把握字的法度的合理性、精准性的同时,通过运笔形式,在纸上形成富有情感的线的相互交织组合,线的变化舞动,达至感人的艺术魅力。书法的线与线的性格之间有很大区别,线的不同与表达情感的感受是大不一样的,笔者在十多年研究草书的经历中已或多或少悟出了草书的几种用线美学:即绳状、带状、丝状三大类。绳状的圆浑、坚韧、富有弹力,充满豪情,犹如折杈骨;带状的厚重、浪漫、飘逸、有方折之意;丝状的柔媚、抒情如游丝,若云似水。与张旭的《古诗四贴》侧中并举不同,《自叙帖》以劲健的中锋一贯通篇,且变化无穷,无一笔平庸,奔腾盘绕,风起云涌,笔笔彰显出丰富的线条的表情语言。
怀素《自叙帖》局部四
怀素的狂草的是理性浪漫,他把草书的抽象符号运用到了极致,紧紧抓住了人们约定俗成的审美习惯,勾转回环一笔带过,然在意向上使人感到应有尽有,例如:“恣性颠”的“颠”字笔断意连,简介而夸张。为了使“株距”达至气带连贯之需要可以打破个体字的行笔结构,分开来写,先是上下字的气脉连贯起来,然后再完成补上一笔,例“入室”的“入”,“若还旧”的“旧”字,笔路犹如智者在破八卦阵,先造线、后破线,胸有成竹,一往无前。“诸篇首其后继”六字株距排列是非常独到的——二、三、一(偶、奇、奇),是连带的行笔不雷同,富有变化。“戴公”二字大小对比强烈,“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其造型强烈感染读者的视野。《自叙帖》有多个相同的字反复出现过,但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如“醉”字,一个连带状,一个夸张抽象,一个理性(分四笔完成)。
怀素内功深厚,用笔诡谲多变,我们得从他用笔走线的深处去分析,怀素从多方汲取营养,从气势上,像张旭一样,他感悟到“公孙大娘舞剑”;在字的章法罗列上“观夏云多奇峰”;在运笔的节奏上,他领悟到画家顾恺之,阎立本的“铁线游丝”,画圣吴道子的“吴当带风”,“失声看不及”,以及“目愚劣”,八字均一气贯通,如锦旗迎风飘举,激荡人心。这种笔锋着纸,施力均衡,而走笔蜿蜒回转,且结构清晰无滞的用笔的难度相当大,让历代书家叹为观止。“激切”二字,简直就是一幅构成学:圆转回旋的用笔,把二字大小分割,曲线中产生出圆形、三角形和长方形,略施三笔偏锋,和刚劲的偏旁形成强烈的对比。大家都知道,伟大的“毛体”也深受怀素的影响。再看“奥”,线条粗与细,跨度强烈,在几个飞举如舞的字当中,重施一笔,使人澎湃激荡。“固”字若钢筋盘顾,弹性十足,坚不可摧……笔者学浅,在这里对怀素的线条魅力的分析难免挂一漏万……
怀素《自叙帖》局部五
李白是不会轻易夸奖一个人的,在他的草书歌里,有“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王逸少(王羲之)、张伯英(张芝),古来几许浪得名,张颠老死不足数,吾师此意不师古”,可见其对怀素书法褒奖到何种程度。
草书是通过书家在落笔书写过程中对笔、墨、纸的驾驭和情感的投入:或疾涩、或润燥、或方圆、或相背、或粗细、或疏密,收放自如,巧拙同施……感受到作者在挥洒过程中的行为之美,领悟到蕴藏在跌宕起伏的线条节奏中作者的真实情感和艺术修养。狂草在运笔的行进中既要结构,又要激情,还要顾及章法布局,在奔蛇突虺的迅疾运笔中不失力度,心、手、眼、脑高度集中统一,而在结构、节奏、力度把握的同时专注于绳状线条的表现却难而又难,而这种“此笔只应天上有”的神来之笔,怀素做到了。
怀素《自叙帖》局部六
历史上无数人曾为怀素的诡谲的中锋用笔的深厚功力所震慑,但平心而论,至今并无多少步趋怀素能够成功的书家。
远古草圣怀素的伟大之处,他开创了钢筋铁骨的中锋用笔,干净利落的书风,怀素把方块字变方为圆,将苍劲、枯瘦、浓淡聚在一起,不是借助反理性的线条来逃避现实、寄托消极颓废的心情,而是以圆的曲劲而富有弹性的弧形线条抒发心胸,将客观世界的“万殊”都化为“一相”,净化在文字的艺术美中,他的那些“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书法作品,正是他灵感到来之时的心灵的顿悟,那其中的禅意直接通过线条的飞舞融入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当中,怀素“天惊地怪见落笔”的奇绝才华创造了草书史上的奇迹。
本文作者金相堂主(李长文)书法
本文作者金相堂主(李长文)近影
本文作者:金相堂主(李长文)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从事国画、书法创作五十余年
地点:北京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